端午節又稱為夏節,夏天到了,蚊蟲孳生,所以傳統習俗以綢布內裝雄黃、熏草、艾葉等香料製成香包,配戴用作驅蟲避邪。為迎接端午節,台北典藏植物園─新一代未來館也特別展出「民俗與香草」植物展,並教導大小朋友如何製作香包。
台灣習俗認為端午節當天正午時分,是全年陽氣最盛的時刻,因此配合飲用午時水可強身健體、驅除百病,取午時水加入了香茅、艾草、菖蒲等驅邪植物一同沐浴,也有防毒健身的效果,佩戴香包更可達到功效。香包簡易製作步驟如下:
香包做法6步驟
1. 準備材料:先準備好喜歡的不織布香包袋及兩條長度適中之繩索,繩子對折須為香包袋口約兩倍寬長度。
2. 布袋穿繩:將布袋開口處剪等距且等長的小口,並將其中一條繩子穿過香包袋的孔洞,另一條繩子則反方向穿過。
3. 束口串珠:選好兩個漂亮的珠子,將兩條線穿過珠子的洞口,並在兩條繩索尾端打結即可固定。
4. 外觀造型:再將其他顏色的不織布剪成各種圖形,黏在香包上增加造型。
5. 填入香草:選取一些乾燥的青草葉或任何香草葉放入茶包袋中,香草葉須為乾燥處理過的才不會發霉,建議可以使用八角、香茅、桂枝、芙蓉、艾草等等。
6. 大功告成:將兩端繩索束起就完成屬於自己的端午香包袋了!
另外, 「台北典藏植物園─新一代未來館」在6月1日重新營運,特別在本周6月12日(三)端午節當天下午1~3時舉辦「未來館香料包DIY」活動,讓大小朋友都能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另類香料包。